欢迎光临~安博体育网页版app在线登录
语言选择: 中文版 line  英文版

产品中心

重塑人水相依的和谐画卷

时间: 2024-04-04 00:49:55 |   作者: 产品中心

  “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吕氏春秋》中的这句话告诉人们,对自然要取之有度。2024年是长江十年禁渔的第四年,从长江“无鱼”到无渔,从捕鱼人转型到护鱼人,从打击捕捞到精细化监管,在专家调研和公安等多部门监管下,绘出一幅水清鱼跃、人水相依的新画卷。

  长江,这条孕育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母亲河,在禁渔之前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生态危机。过度捕捞、水污染和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严重威胁着长江的生态平衡,使得这条曾经鱼翔浅底、生机盎然的河流面临几近“无鱼”的窘境。

  长江的生态环境近年来有了显著提升。图为在水中嬉戏的长江江豚。本版均为新华社图

  第一大河,不仅滋养了沿岸数不尽的生灵,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然而,近代以来,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压力不断增大,我们对母亲河的索取也越发无度。长江ECO遭受的破坏,如同一面镜子,映射出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紧张关系。

  曾几何时,长江陷入了日益衰败的“困局”。鱼类资源枯竭、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质恶化等问题层出不穷,不仅影响了沿江居民的生计和生活品质,更威胁到了整个长江流域的生态安全。面对这样的困境,我们没办法继续再坐视不理。

  长江十年禁渔计划的出台,成为了“破局”的关键。这一举措旨在通过长时间的休养生息,让长江ECO得到恢复和重建。禁渔不仅给了鱼类等水生生物喘息的机会,也让沿江的人们重新审视自己与大自然的关系。

  长江十年禁渔的实施,不仅是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更是对文明传承的担当。它让我们意识到,人类与自然并非零和博弈,而可以相互促进、和谐共生的。面对生态危机,我们应该更多的智慧和勇气,从“困局”中寻找“破局”之道,让母亲河重现生机与活力。

  面对长江几近“无鱼”的窘境和生物多样性受损的现状,长江十年禁捕令如同一剂药方。“长江禁捕令为长江鱼类提供了一个繁殖恢复期,不然渔民只会越捕捞越穷。”上海海洋大学鱼类研究室主任唐文乔教授深有感触地说。

  上世纪80年代,唐文乔时常到长江中上游当地考验查证,那时长江鱼类资源丰富,渔民抛下渔网,很容易捕捞到大鱼。但由于长江水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生物多样性持续下降,经济鱼类资源接近枯竭。唐文乔说,“渔民捕捞到的鱼量越少,那么他们的收入就会越少。从长期看,禁捕令有助于渔民的脱贫。”

  谈及长江10年禁止捕捞的意义,唐文乔表示,恢复长江的中小型鱼类数量预计只需要6年至7年时间。青鱼、草鱼、鲢鱼、鳙鱼这“四大家鱼”,它们的性成熟时间需要3至4年,估计需要经过3个周期的繁殖周期才有望恢复,也就是长江禁捕的这十年间,可以为四大家鱼提供繁殖和恢复的时间。但如果想要将珍稀濒危鱼类的数量恢复到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的水平,光靠禁捕这一措施,可能性已经不大。

  目前科学家已在尝试人工繁殖长江中的稀有鱼类品种,但由于这些鱼类亲本稀缺,繁殖周期往往又很长,人工繁殖面临很大的挑战。“鱼类的性成熟与多个因素相关,比如水温、水流、栖息环境、营养状况等,濒危鱼类的繁殖规律不容易掌握。此外,长江流域中大大小小的水坝隔绝了鱼类洄游的路线,也影响了这类鱼的繁殖。”唐文乔补充道。目前全国养殖的淡水鱼类中,一半以上的品种来自长江。谈及未来养殖的鱼类口感能否提高,唐文乔表示,由于养殖的鱼类以喂饲料为主,养殖池塘的面积远小于自然河流,口感肯定大有不同,不过能够最终靠改善养殖环境和养殖方式来提高口感。

  长江禁渔要有雷霆万钧之势,更要有年复一年的坚持。冬日的清晨,红日正在徐徐升起,崇明公安横沙派出所生态警长孙辉已经骑上警用摩托和瀛洲义警共同巡河,排查辖区河道内是否有捕捞鱼类的网具。4年前,他来到崇明,作为治理者和见证者,他对禁渔令发布以来渔民的变化深有感触。

  身为一名崇明公安青年生态警长,孙辉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和违法捕猎者斗智斗勇。“禁渔令发布三年来,变化真的太大了。地笼对野生鱼虾的破坏性很大,而且沉在水底不易被发现,这几年经过不断的宣传和实地巡查,辖区河道里的网具基本上已经绝迹。曾经的捕鱼人慢慢的变成了护鱼人,其中不少还是我们打击违法捕捞的线索来源。”孙辉说。

  “我们每天在社区里必做的一项工作就是巡河,一趟至少80公里路。白天在巡逻中排查河道上有无地笼和定置网等器具,晚上做笔记复盘,边整理边思考,整个制度化运转机制已经深入骨髓。”孙辉回忆道,有时生态警长们找到违法捕猎者线索,为了现场抓获,在芦苇荡一蹲就是数小时。像孙辉这样的生态警长在崇明有266名,他们守护着人水相依的幸福画卷,不断巩固禁渔工作成效,保护水域生态环境安全。

  为确保渔民退捕后的生产生活得到妥善安置,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制定了《“十省百县千户”长江退捕渔民跟踪调研实施方案》。农业农村部长江水域生态保护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陈廷贵和记者说:“我们联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西南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利用暑假时间对长江流域十个省(市)的退捕渔民进行了跟踪调研。根据调研数据发现,截至2022年年底,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工作取得很明显的成效,退捕渔民就业率接近100%,收入稳步增长,退捕渔民的养老保险、低保等社会保障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整体看来,退捕渔民对当前就业满意度、收入满意度和退捕政策满意度都比较高。但部分退捕渔民仍面临就业质量不高、经济收入增长缓慢以及社会保障水平不够高等问题。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仍需持续关注退捕渔民生计,形成合力,确保长江十年禁渔政策行稳致远。”

  长江禁渔离不开着眼长远的帮扶和监管。农业农村部长江水域生态保护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海洋大学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院长唐议和记者说:“在2021年和2022年两年我们的抽样多个方面数据显示60岁以下渔民就业率99.88%。就业岗位包括企业就业、公益性岗位就业、创业和灵活就业。其中灵活就业占比31%,在企业就业占比18%,公益性岗位就业占比17%,这些工作规划方向排名在前三位。退捕渔民安置满意度高于80%,其中安徽、四川和贵州三个省满意度相对更高,超过90%。”

  “长江禁渔离不开多部门合作的长效机制,因为禁渔的监管不仅涉及渔业部门,还有公安和市场监管等部门。”谈及长江禁渔第四年,唐议认为监管将更加精细化。诸如如何界定休闲捕捞垂钓和捕鱼的区别,目前已有很多地方做出了管理规定,例如一个鱼竿不可以同时用多个鱼钩等,但新的规定对于部分垂钓爱好者而言可能在监管上还需要大量沟通。

  进渔业种群资源恢复、改善水域生态环境具备极其重大作用。唐议举例道:“以增殖放流花白鲢为例花白鲢属于滤食性鱼类,能控制富营养化湖泊中的过度繁殖的藻类。但随着花白鲢长大,高龄鱼的摄食能力变弱,控藻作用会减弱,对于湖泊生态结构平衡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从生态结构角度考虑,要不要把这些鱼捕捞上来?怎么捕?还要进一步研判。”

  “多部门协同机制需要长时间坚持才能实现有效的全链条监管。保护长江生物多样性还需要加强对水利工程、航运、采砂等多方面的监管。此外生物和环境监视测定还需要加强,比如定期发布权威生物和环境监视测定数据和情况分析评价。基层渔政执法人员的执法能力建设也要进一步加强。今年我们配合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开展了‘长江十年禁渔大讲堂’线多人,举办了‘长江十年禁渔知识竞赛’。此外,8月我们还多次为上海市渔业行政执法人员开展执法能力提升活动。”唐议说。

  左图为2017年3月10日,上海市崇明区向化镇六滧港渔业村村民张红伟站在渔船甲板上。右图为2023年7月26日,在上海市崇明区长江口江面,担任中国渔政31101船大副的张红伟在船上整理缆绳。

  张红伟从小就跟随父辈在长江口捕鱼。2018年上海市崇明区实施长江口退捕,张红伟所在村从事捕鱼行业的村民由政府统一安排在岸上就业。张红伟说,从捕鱼变成护渔,每天驾驶巡逻小艇在长江上海段巡逻,看到长江生态慢慢的变好,他为自己的新职业感到骄傲和自豪。

  2021年1月1日零时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进入“十年禁渔期”。近年来,为保护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沿江20余万渔民逐步告别“水上漂”,退捕上岸开启新生活。沿江各地持续拓宽就业渠道、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帮助退捕渔民适应新职业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