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安博体育网页版app在线登录
语言选择: 中文版 line  英文版

系统方案

视频|垃圾分类“靠埔措施” 助力广州乡村振兴

时间: 2024-01-25 03:35:14 |   作者: 系统方案

  位于广州市黄埔区的中新广州知识城,是一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品味生活之城。近日,记者自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获悉,该局组织广州市、黄埔区两级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在知识城内的美丽乡村

  室内蓝天穹顶知识隧道、竞赛跑道、可以互动合影的自动拍摄机……黄埔区知识城内的新龙镇垃圾分类宣教馆,总能让学生流连忘返。新龙镇市政垃圾分类主管黄惠玲介绍,宣教馆对学校开放预约,将垃圾分类知识融入校园实践中,以学生“小手”拉动家庭“大手”,“如今,投放时段参与垃圾分类的居民数量提升10余倍,从最初的418户上升至如今的8662户”。

  走进麦村村,一座“小蓝亭”静立于清溪翠竹之间,成为独特风景线。作为垃圾分类定时投放点,这里却基本上没有垃圾的异味。

  “‘小蓝亭’设有除臭功能,打开后有紫外线杀菌灯进行杀菌除臭。”新龙镇市政管理中心主任范伟密介绍道,居民在规定投放时间内可通过扫码、刷脸等方式开启站桶;检测到有居民投放垃圾,系统便会自动开启摄像,督导员也可远程即时观看投放点现场状况。

  新龙镇还建立了鼓励引导机制,表彰奖励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分类工作成绩突出的个人、家庭、小区;同时压实垃圾分类专管员站桶服务职责,将分类宣教与居民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形成全民分类的良好氛围。

  同在知识城内的龙湖街迳下村也设有智能分类投放点,配备摄像头抓拍违规投放行为功能,帮助执法单位立即处理不规范投放行为。

  为使分类收集与分类运输无缝衔接,新龙镇建立起“村投放点—村平台—镇收集点—直上收运车”的镇内中转系统,环卫工人将厨余垃圾收运至各村平台暂存,再由镇机械队收运至镇收集点,最后收运单位分类收运,实现定时定点投放、专车收运和日产日清。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垃圾分类投放容器升级率100%、生活垃圾密闭清运率100%……新龙镇递上了一张张美丽乡村垃圾分类的“百分”答卷。如今,新龙镇设置厨余垃圾收集点11个、其他垃圾收集点27个、有害垃圾收集点13个、可回收物收集点27个,初步形成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格局。

  经过一轮实地走访,参与调研的人员齐聚座谈现场展开探讨,为更“靠埔”垃圾分类方案贡献智慧。

  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市白云恒福社会工作服务社总监张华桂指出,新龙镇可优先考虑对新回迁小区的垃圾分类提前布局与干预,同时建议市政部门借鉴另外的地方的先进经验,联动水务等其他政府部门以发挥更大效能。

  黄埔区人大代表廖惠欢肯定了专人站桶与奖励惩罚机制的及其重要的作用。“站桶员会在现场破袋检查,引导和监督居民正确进行垃圾分类,有效提升垃圾分类质量;而完善的奖励惩罚机制则能进一步增进居民的参与度与荣誉感。”她指出,希望黄埔区将垃圾分类工作切实融入“百千万工程”与美丽乡村的建设之中。

  黄埔区第一届政协港澳委员吴丽珠针对日常工作中的执法难题提出“两条腿走路”的建议。她指出,广州需进一步健全立法、优化执法链条,从制度层面形成垃圾分类的全民意识;同时紧抓教育,进一步推进“垃圾分类进校园”,以“小手拉动大手”,走出一条垃圾分类的新路。

  黄埔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四级高级主办常勇介绍,黄埔区新建小区、办公园区较多,同时分布有老旧小区、无物业小区、城中村等,这些均为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为破解垃圾分类难题,黄埔区从始至终坚持以科技赋能,打造分类投放、分类收运、分类处理的全链条一体化模式。

  在前端,黄埔区通过点位升级改造、提升保洁管养水平、搭建远程监控平台等方式打造高品质、智慧化的投放点,形成全区域、全覆盖、全时段的远程监管集中统管模式;在中端,黄埔区推行“定点收集、桶车对接、专车专运”的直运模式,并开发建设全区域垃圾分类信息化管理平台,智能化改造100余台垃圾收运车和6个垃圾压缩站,健全严监管、无混运的收运线;在末端,打造其他垃圾焚烧发电、厨余垃圾处理利用、有害垃圾集中处理、可回收物分类回收再利用的分类处理体系,实现厨余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 22%,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6%,其他垃圾连续三年实现负增长。

  常勇表示,未来,黄埔区将持续开展“垃圾分类四进”等宣传活动,加强常态化执法检查。同时通过打造厢房式投放点、使用耐用材料、增加保洁力度等点位提升措施,建设便民利民、干净耐用的投放点,逐步提升居民垃圾投放体验,助力垃圾分类工作可持续、高水平质量的发展。